
《世纪》杂志第6期追寻上海知青的青春足迹 |
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50周年。这场运动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影响了新中国一代人的青春岁月和人生轨迹。最新一期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共同主办的《世纪》杂志特邀上海市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先生口述回忆其插队井冈山11年的知青经历,带领读者重温那段值得缅怀的历史。 1968年至1978年,上海知青赴江西插队的有118805人之多。同年11月,作者是位育中学54位知青之一,来到井冈山插队,并担任了排长之职。作为一批有建设新农村理想的青年,他们扎根农村,研究农事,尽快适应了当地的艰苦生活。尽管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挫折,也付出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代价,他们还是苦中作乐,乐观积极,试图动脑筋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在新干插队时,王战等人建成了全国知青第一个乡镇企业,也正是两次办企业的探索让他意识到,只有经济体制的进步才能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这与他后来选择复读和报考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的人生抉择密不可分。 王战先生是1968年最早一批下去、1979年最晚一批回来的知青,完整地经历了知青运动的全过程。知青经历锤炼了他们的人格和心性,作者所在大队后来人才辈出,纷纷活跃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多年后,作者联合20多位知青朋友重返江西新干生产队,设立教育基金,致力于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深情地谈道,这段经历使我懂得了天高地厚,一辈子受益无穷,令人感动。 王战口述、金大陆采写的《上海知识青年留在井冈山的足迹》一文 除了王战的《上海知识青年留在井冈山的足迹》一文外,本期还有许多精彩文章值得一读。在“世纪特稿”专栏,《世纪》继续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推出了《我佩服项南反腐自身硬》,聚焦20世纪80年代初担任福建省第一书记的项南作为改革先锋和反腐先锋一身正气做工作的事迹;《我和<十二人画展>》邀请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画家黄阿忠先生和其他五位沪上画家回顾了40年前在上海轰动一时的十二人画展的办展经历,这次画展点燃了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创作自由的燎原大火,在当代美术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曾任职浦东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的许唯物先生撰写《我所经历的浦东开发二三事》,将自身亲历的接待美国前总统、陆家嘴中心绿地拆迁等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一一回顾,从中彰显了浦东开发者所秉持的“惜土如金”的严谨精神,文章具有很高的存史资政意义。 《世纪》杂志2018年第6期封面 |


版权所有: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