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办公室 作者:孙逊 发布时间:2018年3月1日
现在很多人一谈起“海派文化”,就谈戏曲、绘画或者文学作品,这个层面当然都是海派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在我看来,海派文化除了以文学艺术为内涵的人文文化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以城市管理和服务精细化为特征的管理制度文化,这实际上是上海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这个文化也要创新,现在却被忽略了。
今年以来,我们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很多重要的举措。第一个是禁烟,就是严禁室内吸烟,所以现在马路上吸烟的人很多,室内确实不大有人吸烟,但是有时候车站上吸烟的人太多了,等车反而觉得很呛人。但不管怎么样,严禁室内吸烟这一点上海做得不错。
第二个是不久以前开展的交通大整治,被称为上海史上最严厉的交通管理,我觉得也有效果,最起码现在能经常看到车让人的现象。以前车子都抢行,行人过马路要十分小心。现在车子一看到人都停下来,这是个很大的进步。
除此以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上海做过但是没有做好,就是城市垃圾的处理问题。现在上海的城市垃圾处理可以说一塌糊涂,和上海现代化大都市的定位完全不相符合。
和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相比,上海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是做得不够的。我记得八、九年前,上海市政府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垃圾分类,那个时候居委会给每户人家发两个垃圾桶,小区门口再放四个,用红、黄、黑、蓝四种颜色加以区别。但后来却不了了之了,没有贯彻到底,很可惜。至于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缺乏系统性。垃圾的分类处理不是某一个职能部门就能做好的,市政府需要出台一个详尽且操作性很强的方案,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
对此,我的建议如下:
1、首先要设计出一套方案,制定科学的分类方案。目前大家经常看到的是 “两分法”,即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这个太简单了。也有“三分法”,就是分为可回收垃圾、其它和有毒,稍微好一点。还有“四分法”:可回收、厨余、有毒和其它。这个分类到底哪个科学,我觉得应该请专家来论证。此外,还要为每一个类别开出细目,且应大致覆盖现代生活所产生的所有垃圾。比如“可回收垃圾”,如果列出一个细目,明确“可回收垃圾”到底包括哪些东西,让老百姓一目了然,效果会好很多。
2、宣传、指导和监督要到位。一个是宣传,要深入到每一户家庭、每一个人。具体指导也很重要,不要光宣传,没有用的,你要派人站在垃圾桶边上指导他到底怎么放,最起码要坚持半年到一年,等人们形成习惯了就自然而然会产生效果。还有监督,也非常重要。
3、后续工作要跟上。垃圾箱分类是前期阶段,垃圾车和垃圾处理场也要分类。我们经常见到,垃圾箱已经按照红黄蓝白黑分类了,可是垃圾车一来,全部倒在一起,等于没有分类。因此,垃圾车也要分类。这个方面可以学习美国的做法。在美国,垃圾车要来回好几趟,第一趟是运可回收垃圾,第二趟运厨余生活垃圾……这样分类装运,才是真正的垃圾分类。当然,最后垃圾倾倒的地方也要进行分类,不能把什么垃圾都倒在一个垃圾场里。
如果我们上海能把垃圾分类问题彻底解决了,那么上海的城市管理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上海的城市形象将更加美好,希望市政府能重视这个问题并真正落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