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馆员风采 > 馆员讲堂
馆员讲堂
【大家讲坛】童衍方馆员讲“晏方金石缘”
   

信息来源:联络处 作者:周戴琪 发布时间:2018年6月2日

62日上午,著名书画篆刻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童衍方先生做客“上图讲座·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大家讲坛”,为广大市民群众带来“晏方金石缘”讲座。


童衍方老师从“金石”二字的由来说起,金石两字连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墨子》,具有深厚的历史。童老师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当今花个两三百块钱,就能够买到一块几百年前的瓦砾,通过这片瓦砾及上面的文字、符号,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那段岁月,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享有的“特殊待遇”。

作为一名著名的书画篆刻家、收藏家,童先生始终自谦,一再说没有老师就没有今天的自己,他深感师恩,并追忆了他人生路上的三位老师,若瓢法师、来楚生先生以及唐云先生。他最初收藏的本意是因为一直难忘师恩,为了方便定期为老师举办展览,他经常会收购市面上流通的恩师作品,在这过程中,他逐渐体会到了收藏的乐趣,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童老师列举了包世臣《砚史》序中的“天下事爱之挚者所爱必可致,求之诚者所求必有成”这句话,强调不管做哪一行,做每一件事情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童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他十分喜欢,并且挂在自己家中的伊秉绶的隶书作品“慎言语、节饮食、有道德、能文章、大富贵、亦寿考”,他十分认同这观点并将此铭刻于心,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童老师在艺术中提升自我,将艺术与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伊秉绶隶书作品

在向观众们展示他珍藏的一幅吴昌硕先生的石鼓文对联时,童老师向听众讲述了其背后的一个温情故事,这副对联是他结婚时,唐云老师馈赠给他的一件佳品,这也由此开启了童先生对于海派艺术的追寻之路。

童先生一直自称是这些艺术品的“保管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艺术是无限的,艺术是全人类、全世界的,艺术品是传播艺术的载体,人们常说“万事随缘”,收藏也是一种“缘”,搞收藏要“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不能有太大的得失心,并分享了几个有缘请宝的小故事。在最后的观众互动环节,连续有年轻同志向童老师请教金石篆刻方面的知识,童老师说到,现在的金石爱好者已经年轻化,老祖宗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值得年轻一代认真钻研,在年轻人的身上,他看到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感到非常欣慰。

童先生结合自身的求艺生涯以及收藏经历,为广大观众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讲座。馆领导沈飞德、游伟同志出席。


童衍方现场为热情的听众签名

童衍方,祖籍浙江宁海人,中国当代富有声望的篆刻家、书画家、收藏家。幼喜书画篆刻,后得来楚生、唐云先生指教。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篆刻展及在《书法》、《书与画》等刊物发表,被收入《国际书法篆刻作品集》、《国际临书大展作品集》、《全日本篆社篆刻作品集》等,为多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碑刻。出版《童衍方述》、《篆刻丛书——刀法》、《吴昌硕先生的篆法、章法、刀法》、《来楚生先生的书画篆刻艺术》等。亦擅国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篆刻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中国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



《世纪》 杂志投稿信箱:

地址:上海市思南路41号   邮编:200020   电话:

版权所有: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