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馆员风采 > 馆员讲堂
馆员讲堂
“我们和城市共同成长” ——王小鹰馆员与读者分享上海40年变化
   

信息来源:办公室 作者:柯昌礼  发布时间:2018年8月21日


  

  “改革开放40年,我们所在城市的变化是巨大的,我今天想从我个人经历及作品的角度,跟大家讲讲‘住’的变化。”8月17日下午,静安区文化馆,著名作家、上海文史馆馆员王小鹰以这样一句开场白,和慕名而来的现场近百位听众开始了交流。这也是上海文史馆和静安区文化馆合作策划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系列讲座”中的第二讲,上海文史馆副馆长、《世纪》杂志主编沈飞德,静安区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宏,静安区文化局副局长华祥义、《世纪》杂志副主编崖丽娟、静安区文物史料馆党支部书记叶睿颖等嘉宾应邀出席了此次讲座。


  “居住环境的不同形成了阶层的不同,同时也形成了文化的不同。因为居住环境的不同,我与要好的朋友之间也有了隔阂。我是一个写作者,从城市的变化中,我感受到的是人的变化。这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人际关系的变化。我从生活当中,一点点地积累、收集各种小人物的故事,然后把他们写进我的小说里。”讲座中,王小鹰从自己早年的居住经历谈起,从上海“上只角”和“下只角”群体的割裂与对立,谈到自己创作长篇小说《长街行》的初衷,以城市变迁为背景,以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中的小人物身上的故事为切入点,探索住房变迁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迁,为改革开放40周年提供了独特的文学注脚。


席间,不少读者踊跃提问,与王小鹰展开对话互动,气氛十分热烈。


王小鹰为现场热心读者签名。

活动结束后,王小鹰(左三)与沈飞德(右三)、陈宏(左二)、华翔义(左一)、崖丽娟(右二)、叶睿颖(右一)等嘉宾合影。


  王小鹰是上海读者较为熟悉的作家,1984年成为上海作协专职作家,先后创作了《长街行》《你为谁辩护》《丹青引》《假面吟》《点绛唇》等多部小说作品,笔触细腻温婉,独具海派韵味,擅长以小人物写历史,文字从容笃定,有浓厚的古典主义气息,诗人赵丽宏曾评价“她的笔锋里饱蘸着新鲜悦目的色彩,这使得她的作品像从清水中刚刚捧出的雨花石,水淋淋地闪烁着晶亮的光芒。”





《世纪》 杂志投稿信箱:

地址:上海市思南路41号   邮编:200020   电话:

版权所有: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