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联络处 作者:周戴琪 发布时间:2019年7月22日
7月21日下午,烈日炎炎,广大市民顶着酷暑,来到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聆听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棋院原院长胡荣华馆员的讲座《上海象棋七十年——我的象棋故事》。
中国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中国象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胡荣华被誉为象棋司令,在新中国六十年60大体育人物评选中,胡荣华高票当选。
胡荣华馆员15岁时即勇夺第五届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桂冠,荣登棋王宝座,陈毅元帅亲自为其颁奖。胡荣华获得过14座全国个人锦标赛王者金杯,连续拔得14届个人赛头筹。61岁时,在全国象棋排位赛中获得冠军,被誉为棋坛“常青树”。
讲座一开始,胡荣华馆员即笑言道,让我讲象棋,我可以连续讲几小时不停歇,但是让我讲象棋故事,我还是有一些忐忑不安。他从上海的象棋环境开始,娓娓道来。他回忆起小时候,上海的象棋群众基础好,街头巷尾都是棋摊,还有许多茶楼棋室,男女老少除了女同志外,基本都热爱象棋,广东与上海被誉为中国象棋的两个大省市,但是广东当年的很多棋手都是从上海南下的,因此广东的象棋大省一定程度上源于上海的土壤。
胡荣华馆员说自己的象棋是由父亲教会,但父亲只是业余爱好,他最终能走上职业棋手的道路源于对象棋最纯粹的热爱。一开始他在里弄跟小朋友们下棋,下遍无敌手,慢慢走向棋摊,后来又有机会去跟名手过招,并在1959年进入上海象棋队集训,在专业队的日子里,胡荣华自言棋技的提升,就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前辈们的教导。谈及十连冠时,他谦虚地说到主要是幸运,因为历年象棋计分规则的变化以及赛事的安排,使得他能够蝉联桂冠十余年。胡荣华生于1945年,他与大家分享自己年逾古稀之后对象棋的感悟,作为一名职业棋手,下了一辈子的象棋,他认为下棋的初心是为了开心快乐,从中得到乐趣,棋如人生,人生如棋,象棋中“河界三分阔,智谋万丈深”“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等等都蕴含着很大的人生哲理,他希望所有的棋友都能保持对象棋最初的热爱,能否走上专业棋手的道路是一件很玄妙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保持这份热爱,才是真正享受到了象棋带给人生的重要意义。
在讲座之后的互动环节,热情的棋友纷纷提出问题,不少棋友对上海棋队的现状以及未来产生担忧,胡荣华馆员感谢了他们对上海棋队的关心,并提出自己的观念,两军相逢勇者胜,顶尖棋手之间技艺的差距是很小的,关键在于“气”,也就是意志,以及求胜欲,有了这个气,上海棋队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跟未来。有观众提问说,现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中国象棋的未来如何?他笑言道,下棋享受的是一个过程,是社交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跟机器下,是难以获得这种情感的,因此在下棋感受上,机器人不能替代人。
最后,胡荣华馆员说现在我们强调不忘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开心、幸福的事情,如果下棋能让你开心,那就应该将象棋当作最热爱的事业,至于能不能走上职业棋手的道路,这个是要看缘分和机遇的。在退休之后,胡荣华也一直从事中国象棋推广之事,他认为象棋文化的推广其实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当国家繁荣昌盛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吸引世界的兴趣与目光,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丢了,陈毅元帅说过国运盛、棋运盛”,我们当尽好自己的一份力,将中国象棋传承下去。
图1:胡荣华馆员
图2:讲座现场
图3:热情的现场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