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联络处 作者:周戴琪 发布时间:2019年6月15日
6月15日上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导演、上海京剧院原院长孙重亮先生做客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为广大市民朋友们带来了一场“《海外影视》引进与中国京剧出行”的精彩讲座。
孙重亮馆员根据自己在上海电视台以及上海京剧院的工作经历,将讲座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海外影视》的“走进来”以及中国京剧的“走出去”。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风潮席卷而来,时任上海电视台译制部主任的孙重亮顺势而为,组建《海外影视》的译制队伍,引进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鹰冠庄园》《成长的烦恼》《神探亨特》等电视连续剧。国外影视的引进无疑让观众们感到欣喜若狂,他们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娱生活,也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人们的一些传统旧观念。例如:《大饭店》让上海高级宾馆的服务人员学习到了国外同行的敬业精神和使顾客宾至如归的服务理念;《成长的烦恼》更是让不少家长看到原来父母和孩子也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这无疑给相对传统的家庭注入了全新的理念;《神探亨特》则大大提升了百姓的法律观念与意识。令人欣喜的是麦考尔的配音演员张欢女士也出现在讲座现场,她为大家重现演绎了麦考尔的经典台词:“你有权利保持沉默,如果你放弃这个权利,你的话将在法庭上作为你的证词;你有权请律师,如果你请不起,法庭将为你指定一名律师。”海外影视的引进为广大观众们打开了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让观众了解到海外的风土人情,这不仅在当时,在现在看来对文化的推广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1年孙重亮调入上海京剧院任院长,当时的戏曲处于困难的时刻,群众基础薄弱,年轻人不感兴趣。国粹京剧的演出经常是台上比台下人多,观众左看白发苍苍,右看苍苍白发,这无疑使得他肩膀上的担子很重。孙老师从“京剧被称为国剧的理由”、“京剧被边缘化的原因”以及“学习前辈担当重任”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京剧走出国门的前因后果,他翔实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亲身经历的几个小故事,让他深刻感受到复兴传统中国文化的重任与使命担当。现代美学家、哲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过,必须打开窗户让欧风美雨吹进来,使我们文明的僵化程度减低。我们应该开门,让中华民族经过一个世纪与西学的碰撞整合后的新文明走出国门。这也是孙院长当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何让京剧走出国外,让世界知晓。2004年他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由上海京剧院编排的《白蛇传》受邀赴法国演出,一炮而红,这也让国内的京剧人认识到艺术是没有国界,是可以互通的,京剧不仅是中国的,更应是世界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紧接着,上海京剧院根据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改编的剧目《王子复仇记》在2005-2018年13年间,出访了13个国家22个城市,取得了极大的影响力,是上京引领京剧走出国门的一部成功典范。
京剧是集千百年中华戏曲之大成的国剧,无疑是华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对其怀有一份敬畏。当国门终于打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后,我们既要虚心学习汲取营养,又不要妄自菲薄邯郸学步。文化乃民族之魂,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糟粕更有精华。
孙重亮老师以一位亲历者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台前幕后鲜为人知,令人深思的故事。讲座现场频频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艺术要在多元文化格局下突出重围需要勇气和担当,这种勇气和担当来源于一份责任、一份家国情怀。
图1:孙重亮馆员讲座现场
图2:“麦考尔”的配音演员张欢女士现场演绎经典台词
图3:现场观众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