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编研室 作者:章洁 发布时间:2021-12-17
在艺术道路上,我比较幸运。读大学时跟随苦禅先生、可染先生、雪涛先生、浅予先生学习,听各路名家讲座,看齐白石先生的画,研究汉魏碑拓,由此打下了扎实的北派笔墨和审美的功底。
艺术的创作是一种砥砺,更是一种享受,但真正能达到妙境的大家少而又少。其实对于艺术家来说,无论是谁,只能是永远在路上。
——龚继先
《龚继先口述历史》最近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推出的第五辑首本专著。
正如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熊月之所述,“口述历史益于详史之略、补史之缺、纠史之偏”。正是在这样的初衷指导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自2013年底启动以来, 致力于挖掘史料,传承优秀文化,迄今已出版21本专著,涵盖名门之后、学界翘楚、艺坛名家等,他们斑斓多彩的人生经历加上数位学有专长的撰稿人抽丝剥茧、生花妙笔,使得丛书内容既有史料价值和可读性,更有历史认识价值。
图:龚继先馆员在创作
龚继先馆员是知名书画家、美术出版家,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并长期担任《艺苑掇英》主编。他生在北方、学在北方,但扎根上海,是北人南画的佼佼者。1958年龚继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苦禅、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郭味蕖、王雪涛、田世光、俞致贞等名家,1963年毕业后长期在上海工作、创作,接触南北名家众多。他是新中国美术出版史的见证人,更是参与者。
图:龚继先(左)向恩师李苦禅先生学画
八十载岁月如流,艺术经历从中央美院到上海人美,大时代变迁下的美术家人生经历,就是龚继先口述历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龚继先自幼深受京派文化浸润;就读中国最高美术学府,受教于当世最著名的一群美术教育大师,艺术功底扎实深厚;毕业分配到全国知名美术出版重镇——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与一众海派大师结为师友,他的艺术因而兼具南派之细腻灵动和北派之浑厚质朴,在海上画坛别具一格。
图:李苦禅先生为龚继先画作题字
龚继先馆员将个人的学习经历融入出版事业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优秀绘画艺术导向;主持出版《艺苑掇英》,凭借开阔的眼界博采众长,在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赢得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和书画爱好者的欢迎,直到现在,它依旧深受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他一生致力于坚守和推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坚持对水墨大写意、指墨画的探索,为画坛贡献了大写意的大气,传达了中国画的意境之美。《龚继先口述历史》讲述了一个世家子弟走上书画艺术专业道路,并有所成就的故事,也是一个在上海的北京人几十年孜孜以求的人生历程,是一部典型的“北京——上海”双城记。书中介绍了教育之道,也娓娓道来绘画的意义:永远在路上,在绘画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此书既是个人史,又是家族史,更是一部丰富的学术史和社会生活史。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增强口述历史的客观性,撰稿人结合工作特色,多角度查阅档案对史实予以佐证;龚继先馆员口述中提及的历史场所,如重庆大足石刻、天津民园大楼和龚家祖宅、北京育英中学旧址、沈阳张氏帅府等地,撰稿人均一一实地探访,丰富细节,还原场景。
图:龚继先馆员(左二)在新书签售会上发言
12月11日,龚继先馆员携本书撰稿人邢建榕和魏松岩,以及庄艺岭、陈翔、邵琦三位艺术名家在福州路424号艺术书坊举办了“墨海精神——《龚继先口述历史》新书签售会”。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副馆长沈飞德出席了签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