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馆员风采 > 馆员动态
馆员动态
汪观清绘画作品和铜牛雕塑作品捐赠仪式在安徽歙县举行
   

信息来源:业务处  作者:董浩  发布时间:2021-10-8


        9月26日、27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汪观清先生的绘画作品和铜牛雕塑作品捐赠仪式分别在安徽省歙县徽州历史博物馆和歙县坑口乡举行,活动由安徽省歙县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副馆长沈飞德出席了活动,见证《汪观清作品捐赠协议》及《梦里徽州》新安江长卷电子版使用授权书的签定,并为坑口乡铜牛文化广场落成揭幕。


图:汪观清馆员致辞

图:《汪观清作品捐赠协议》及《梦里徽州》新安江长卷电子版使用授权书签定仪式,沈飞德副馆长(后排左四)见证

      在绘画作品捐赠展开幕活动中,还举行了由汪观清馆员主编、馆书画研究社特聘研究员桑麟康绘制的连环画《忠烈——越国公汪华传》首发式。汪观清馆员还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主编的《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系列丛书·汪观清》捐赠给徽州历史博物馆,他感谢文史馆长期以来对他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铜牛雕塑捐赠活动中,汪观清馆员获颁“乡贤”牌匾,汪观清新安艺术馆所在地“汪观清祖宅”被评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汪观清馆员向徽州历史博物馆赠送《忠烈——越国公汪华传》连环画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系列丛书·汪观清》

图:嘉宾合影

   出席捐赠活动的嘉宾还有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贺友直先生的夫人谢慧剑女士,上海申通地铁公司党委副书记葛世平,黄山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汪枫和黄山地区各级领导等。

图:汪观清馆员接受电视台采访

图:沈飞德副馆长(左三)和汪观清馆员(左二)在展厅观展

图:汪观清馆员(右)与馆书画研究社特聘研究员桑麟康(中)

为读者签名

图:《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系列丛书·汪观清》

和《忠烈——越国公汪华传》连环画

图:汪观清馆员获颁“乡贤”牌匾

图:汪观清祖宅获授“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铜牛广场落成揭幕,嘉宾合影

        

图:黄山学院院长汪枫带领学院师生参加汪观清馆员铜牛捐赠仪式并参观汪观清新安艺术馆,与汪观清馆员合影


     90岁高龄的著名国画家汪观清馆员情系乡梓,将自己的绘画作品捐赠给家乡歙县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恰逢安徽省歙县徽州历史博物馆建成开馆,汪老欣然将自己在中国画坛耕耘七十余载不同时期的二十幅代表作品捐出,为家乡父老乡亲送上精彩的艺术盛宴。这二十幅作品是汪老艺术创作成就的光辉结晶,凝聚了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家乡文化发展的赤子之心。汪老说“我把这具有代表意义的二十幅画落户于新落成的具有徽派建筑儒雅、精致、大气品质的徽州历史博物馆,这是我的幸运。我的作品能陈列在家乡的博物馆,继续发挥文化艺术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功能,为家乡文化建设作贡献。这是我一辈子的心愿。” 汪观清馆员画牛几十年,笔下既有为民服务的孺子牛、也有艰苦奋斗的老黄牛、更有创新发展的拓荒牛。汪老说,在2021年新年伊始全国政协茶话会上,回顾过去一年征途,习近平总书记提倡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他备受鼓舞。作为画了一辈子牛的艺术家,他要再度创作多种形式的牛的作品。不但画牛,汪老还创作了铜牛雕塑,今年年初就已陈列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并作永久性展示。


      今年恰逢牛年,对歙县饱含深情的汪观清馆员也精心制作了一尊大型铜牛雕塑,并捐赠给家乡。铜牛雕塑在歙县坑口乡金滩村铜牛文化广场上亮相,大武有力,神采奕奕,令人赞叹。汪观清馆员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老牛’回家了,我自己也叶落归根了。我从1961年开始画牛至今,画了整整60年!”他捐赠绘画作品和铜牛雕塑,通过主编连环画颂扬先贤,表达的是对家乡悠久辉煌人文历史热爱,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对家乡人民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优秀品格的赞颂。


汪观清馆员作品:

汪观清铜牛雕塑作品

    

汪观清与贺友直馆员合作作品《上海大世界》


汪观清作品《唐越国公汪华》


汪观清作品《春水夕阳》

雄村春韵(《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图卷 局部)

三江夏景(《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图卷 局部)

金滩秋色(《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图卷 局部)

深渡冬雪(《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图卷 局部)




《世纪》 杂志投稿信箱:

地址:上海市思南路41号   邮编:200020   电话:

版权所有: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