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馆员风采 > 馆员传略
馆员传略
童祥苓传
   


(1935—    )
  童祥苓,1935年3月5日出生于天津,籍贯江西南昌。父亲童汉侠,母亲陈倩颖曾与邓颖超为同学。长兄童侠苓,次兄童寿苓,大姐童芷苓,二姐童葆苓,爱人张兰云。除童葆苓在北京尚小云剧团,童家其他几位都曾在上海京剧院工作。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童家多有影响的京剧演员,尤以姐姐童芷苓最为著名,业内人士称为“童家班”。
  1942年,童祥苓在北京弘达小学读书,由于幼年受兄姐们的影响耳濡目染,自小酷爱京剧。虽然母亲一直希望童祥苓读好书上大学,接受正规教育,但是童祥苓酷爱唱戏,母亲最终也只能同意他涉足菊坛。1944年三年级时,童祥苓肄业在家学戏。当时童家生活条件比较好,作为京剧演员的大姐童芷苓已经红遍业内,收入不菲,所以为家中最小的童祥苓学戏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不仅为童祥苓置办全套行头,而且把一些有名的老师和琴师养在家里教戏,还收养了不少孩子陪童祥苓排戏。大姐的关怀让童祥苓受益匪浅,这也是童祥苓与童芷苓关系特别亲的原因。文革前期,张春桥等人罗织罪名批判童芷苓,童祥苓为了替童芷苓洗刷罪名,“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直面与张春桥顶撞。
  童祥苓艺宗余派,最初曾向宋继亭、雷喜福等老一辈艺术家学戏,以后又得余派名家刘盛通、鲍吉祥、陈大濩等亲授。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童祥苓先后求教于著名老生张伯驹、李少春、李世可、安舒元、陈秀华、张少甫、殷富环,著名武生演员尧喜成、钱富川、高连甲、钱宝森等,故艺术全面,文武俱佳,为童祥苓日后的艺术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童祥苓十分感恩于各位前辈,经常表示对各位老师于自己的培养教诲而终生不忘。1952年,童祥苓17岁应考中国戏校,由王瑶卿、梅兰芳、贯大元等众多京剧前辈艺术家执考。童祥苓因为艺臻高端,技压群芳,而被收录为仅为童祥苓一人独开的最高班级六年级学生。日前,同榜应考生钮骠有幸获得当时考试的照片,特转赠童祥苓表示祝贺。但是由于患淋巴腺结核,童祥苓入校不久就被迫休学养病,至今引为憾事。
  在从事京剧事业的66年中,童祥苓积累了大量的传统剧目,常演的传统剧目有《定军山》、《四郎探母》、《淮河营》、《战太平》、《汉宫春秋》、《群借华》、《失空斩》、《大探二》、《武家坡》、《清官册》、《乌盆记》、《击鼓骂曹》等。曾参与创作拍摄戏曲电影《尤三姐》。作为优秀的京剧演员,他多次出访国外,在1962年随中国艺术团赴法国、意大利、西德、荷兰等国演出,1974年随中国代表团赴巴基斯坦参加中巴通航活动,1975年随剧组赴日本演出《智取威虎山》,1982年随上海、北京京剧院赴香港演出《龙凤呈祥》、《大闹宁国府》等戏,受到称赞。多年的舞台实践丰富了童祥苓的艺术经验和表演技术,他擅长传统、新编及现代剧目中的人物塑造,特别在《智取威虎山》中成功塑造了杨子荣英雄形象,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对京剧事业有突出贡献,为京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可贵的资料。
  童祥苓曾先后正式拜师马连良、周信芳先生,无疑对他日后在艺术方面令人瞩目的建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53年他正式拜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先生为师,从而艺宗余派,得余派之高亢激越,师承马派,得马派之潇洒流畅,受到南北京剧观众的喜爱。扎实的演唱功底使他在1959年参加上海青年戏剧会演演出《乌盆记》获优秀表演一等奖。1960年童祥苓拜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先生为师,学习了海派的创新和做功,在演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他曾与周信芳等合作演出《海瑞上疏》、《澶渊之盟》、《义责王魁》等,还参与创排新编历史剧《武则天》、《大闹宁国府》、《尤三姐》、《甲午海战》、《孟丽君》、《玉梅闹婚》、《满江红》、《十五贯》等。此外现代京剧如《赵一曼》、《红色风暴》、《踏破东海千层浪》、《战海浪》、《铁水奔流》等也有童祥苓的贡献。他参与创作演出的《战海浪》曾获得青年汇演集体一等奖。
  童祥苓唱做全面,戏路宽广。在学习余(叔岩)派的基础上,融入了麒派、马派的表演方法,演唱韵味醇厚,表演洒脱自如,善于刻划人物,有别于北派京剧重于唱而疏于演,从而使他在唱腔和表演方面日臻完美。更重要的是通过继承海派文化的特点,培养了童祥苓艺术创新的观念,获得了艺术创新的实践,为他在京剧改革方面做出巨大成绩准备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和艺术条件。
  1956年是童祥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时段,这一年童祥苓被特聘为鞍山京剧团主要演员,在鞍山乃至东北辽宁一带演出,影响巨大。许多次的合作演出让童祥苓相识了此后结为终身伴侣的张兰云(后毛主席亲自赐名为张南云),从此夫唱妇随,共同为京剧事业作贡献,1957年他们双双加入上海京剧院。时至今日,童祥苓对鞍山怀有十分亲近的感情,在退休以后,童祥苓偕张南云经常要去鞍山省亲,或者指导鞍山京剧团演出,报答鞍山观众的厚爱。
  童祥苓艺术生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无疑是创作演出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这既是现代剧中的经典之作,也成就了童祥苓成为著名演员的梦想。在《智取威虎山》中,童祥苓成功地塑造了“杨子荣”这一英雄人物的形象,深受全国观众的好评。《智取威虎山》的演出经久不衰,成为现代戏的代表作,至今难有超越者。艺术上的成就给童祥苓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他不仅当之无愧为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并且获得巨大社会影响。他于1975年被推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为上海市第六届政协委员,1988年为上海市第七届政协委员。他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获得者。
  现在关于《智取威虎山》历经坎坷的创作传闻有时还依稀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但是许多人却从来不知道在这个戏第一号英雄人物童祥苓的光环背后是怎样的炼狱。在创作排练过程中,童祥苓经历了别人无法想象的三进三出《智取威虎山》剧组的过程,由生活为童祥苓带来的戏剧性不亚于他参与创作的《智取威虎山》的戏剧性。
  第一次参加《智取威虎山》剧组,童祥苓是凭本事考上的。1964年在西欧与杜近芳演出《白蛇传》回来后参加了《海港》剧组,扮演落后青年韩小强的角色。但是一次在共舞台演出《海港》,江青提到了童祥苓说:让这样一个好演员演中间人物,居心何在? 1965年京剧院排《红灯记》,因为实在没有演员,于是让个子与钱浩亮差很多的小个子童祥苓演李玉和,结果导演说:“演得不错,没想到那么弱小还能演李玉和。”
  1965年的一天,童祥苓与张南云在淮海路逛街,被到处找他的京剧院领导拉上车到锦江小礼堂考试。童祥苓唱了《定军山》,又被要求唱了《法场换子》(余派)。结束后文化局领导上台说:“首长要见你。”童祥苓第一次见了江青。以后张春桥正式通知童祥苓调到《智取威虎山》剧组,排了一年多戏。1966年剧组去北京京西宾馆演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观看演出。演出结束以后毛主席上台接见剧组,以后又传达了毛主席对唱腔的改词,把“迎来春天换人间”改为“迎来春色换人间”,把“小分队整行装”改成“小分队整戎装”,自此大家知道演出获得了成功。因为激动,童祥苓回到虎坊桥旅馆后,给接受批判的姐姐童芷苓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演出成功的消息。因为童芷苓十分希望童祥苓演好《智取威虎山》,“才能证明童家班不反对演出现代戏”。童祥苓还在信中写道:“相信姐姐不是坏人”。而当时童芷苓被定性为“反动学术权威,国民党文化特务”。为此1966年10月份,张春桥、姚文元、徐景贤与童祥苓四个人在康办的办公室辩论,张春桥指责童祥苓与童芷苓划不清界线,在批斗童芷苓的大会上不举手呼喊“打倒童芷苓”,为童芷苓和童家班翻案。童祥苓当场直言反驳,这天谈话不欢而散。此后京剧院贴出了大标语:“童祥苓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于是童祥苓被迫离开了剧组接受两年的审查。
  第二次参加《智取威虎山》剧组,童祥苓是带着帽子进去的。1969年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演出《智取威虎山》,正在挨批斗的童祥苓上不了台,只能在后台做一些打扫卫生、拉大幕、泡开水的杂务。演出结束后于会泳找童祥苓说:“你要练功。再写一个检查让大家再讨论一次”。童祥苓此前写过十几份检查,他为此去讨教一位老朋友,老朋友十分敏感地认为“这说明可能又要用你了,用一个过去写的检查交差。”果然不久检查被通过,宣布童祥苓被“突击解放”,到北京参加拍摄《智取威虎山》电影。但是给童祥苓的定性是:1、童祥苓的成分是富农。2、童祥苓的错误性质是敌我矛盾。3、拍电影是立功赎罪。于是童祥苓带着帽子第二次进《智取威虎山》剧组。
  童祥苓1970年拍完《智取威虎山》电影回上海搞《磐石湾》,但是在政治上总是得不到“四人帮”的信任。其时于会泳向首长汇报说童祥苓嗓子长小疖,由文化部副部长浩亮向童祥苓传达了江青的讲话:“养养身体,不要再上舞台了,搞搞指导工作。”于是1972年童祥苓第二次被逐出《智取威虎山》剧组。
  第三次参加《智取威虎山》剧组,童祥苓是被监视着进去的。1975年《智取威虎山》剧组将到日本演出,先是决定派北京演员出演杨子荣,让童祥苓对他进行辅导,但是童祥苓不能去日本;后来又通知童祥苓一起去日本,但是以指导的名义参加;接着又说童祥苓可以参加演出折子戏,或者演半场《智取威虎山》;临要去日本了又说:“童祥苓可以演《智取威虎山》全出戏。”。事实上不断地改变说法,是因为日本方面提出《智取威虎山》在日本的演出全部用了老的班子,但是却把主演给换了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最终在日本的主要演出还是童祥苓。但是在日本期间,有同事却悄悄向童祥苓透露说:“自己是领导安排来监视你的。”让童祥苓感到十分无奈和不平,当时中国驻日本大使与一等秘书为此批评剧团的一些领导“不是好东西”。大使馆一等秘书执意陪童祥苓逛商店,但是童祥苓知道,现在出去逛街简单,“回去以后我不知道又要遇到多少麻烦的事了”。果然回国以后不久,童祥苓又被请出了剧组。
  可以说童祥苓为《智取威虎山》的创作演出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现在的童祥苓经常说:“当时的压力很大,如果演不好全家要遭殃,因此不敢不努力。”那是怎样的一种艺术环境,不要说没有获得过物质方面的利益,随时可能的灭顶之灾让他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没有任何的自由。每提及此事,童祥苓都会唏嘘不已,为现在京剧演员创作新剧目的环境感到极大的欣慰,从而希望年轻演员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机会。
  童祥苓在本质上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从艺以来他心无旁骛,从不分心。1956年前他单独或者与他人合作到各地演出,由于没有固定的组织,也从来不参加任何政治运动,他甚至说“从小培养了一脑子角儿的思想”。但是他对于感情是认真的,对人对事都用艺术家的眼光和直率。1957年加入上海京剧院后,赶上整风运动,许多大字报批判童家班,他就表示不服。在“文革”中他对于自己敬重的大姐童芷苓受到不公正的批判而敢于公开顶撞张春桥。童祥苓在政治上很有正义感,他曾要求入党,在出访演出中遵守外事纪律,也向领导汇报思想,在文化大革命中没有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表明了他的基本政治素质,这其实为他在舞台上塑造杨子荣英雄形象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1982年童祥苓担任了上海京剧院二团业务副团长,在更大的程度上发挥他的作用。1983年受京剧院党委的委托,进行体制改革组建承包队,担任负责人。在演出期间他与承包队的广大演职员同甘共苦,跑遍半个中国。由于担任主演,又承担整个承包队的行政、业务、经营事务,繁重的工作致使他疾病缠身,以致最后口喷鲜血,但是他仍然坚持在演出第一线,满足广大观众对“杨子荣”的厚爱。在上海京剧院各个承包队中,他的队伍演出最多,积累最多,演职员的收入也最多。
  2008年童祥苓因病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从此与舞台渐行渐远。在退休的日子里,全国各地不断有他的崇拜者或者戏迷来探问他的近况,也不断有演出团体、会务公司找他出席各种嘉年华,但是他根据医生的嘱咐,注意静养休息,基本不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每天他也会携手张南云夫人在长宁路的小区内散步,或者在家中与家人聊天,共享天伦之乐,过着安详的家庭生活。但是他的艺术成就依然留在人们的心中。2009年2月,鉴于童祥苓在京剧事业上的成就,上海市文化部门把他推选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上海京剧院  励立兴
                                    2009年3月23日
 



《世纪》 杂志投稿信箱:

地址:上海市思南路41号   邮编:200020   电话:

版权所有: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