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馆员风采 > 地域文化通览
地域文化通览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课题编撰总结会召开
   

 11月6日上午,《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课题编撰总结会在耕月人茶楼召开。我馆馆长、《上海卷》主编沈祖炜,我馆副馆长、《上海卷》执行副主编沈飞德,《上海卷》主编孙逊馆员、吴孟庆馆员,《上海卷》副主编黄知正、游伟以及编委陈云发研究员、周育民教授、冯绍霆研究员、胡正豪教授、高红霞教授、施扣柱研究员、姚以恩馆员以及编撰办人员17人出席。会议由沈飞德主持。

沈飞德说,《上海卷》课题编撰工作的圆满完成得益于馆内外专家形成的良好的合作机制,今后要加强和完善这种合作机制。此外,他还介绍了文史馆今年的一些主要工作,特别是建馆六十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以及“四个平台”建设的情况,希望各位专家对文史馆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孙逊馆员说,学术界对《上海卷》总体反映不错,普遍认为此书资料翔实,特色鲜明,是反映上海文化的代表作之一。他还介绍了最近《上海卷》进入市委党校,成为学员的培训课程之一的有关情况。同时,孙逊馆员希望在条件成熟时,编撰《上海地域文化图览》,用图片来进一步反映上海地区的文化。

与会专家在总结《上海卷》编撰工作的经验同时,既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发挥《上海卷》的社会效益,又围绕文史馆“四个平台”建设纷纷发言,会场气氛活跃。陈云发研究员建议由文史馆牵头,策划一些更有分量的研究类著作。周育民教授说,通过照片来解读历史,唤起当年的历史记忆,可以用图片来配合口述史研究。冯绍霆研究员说,文史馆文化底蕴深厚,可以根据人力、物力情况有序推进“四个平台”建设。胡正豪教授说,文史馆文化老人众多,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口述资料的研究与整理工作,甚至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如微信加强宣传报道工作。高红霞教授说,编撰上海地域文化图览的设想很好,但框架结构要搭好,图片一定要有代表性,要精挑细选。施扣柱研究员说,文化图览时间下限可以延伸到1919年以后,可以作为《上海卷》的补充。姚以恩馆员说,认识老照片的人越来越少,加强口述史的研究更有紧迫感。

 

 

沈祖炜馆长最后总结说,《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编撰工作的完成说明我们的馆内外合作机制的运行是成功、有效的,我们将来还要继续完善它。《上海卷》出版是大家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结果,也得到了中央馆领导的高度评价。如何策划《上海卷》续编、图览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方向之一。我们要充分考虑现有的人力、物力,同时我们要广泛利用社会的力量,努力建设好文史馆的“四个中心平台”,非常感谢大家提出的许多真知灼见,并希望在座各位专家、学者今后继续持之以恒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地域文化通览
快捷入口



《世纪》 杂志投稿信箱:

地址:上海市思南路41号   邮编:200020   电话:

版权所有: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访问人数:26984